李嘉诚过七十大寿时,现场宾客云集,其中有人问他:您这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?李嘉诚悄声说道:开家小餐馆,从早忙到晚,等到夜幕星垂,收工歇业后,回家和老婆躲在被窝里数钱。
言毕,首富哈哈大笑,宾客也只当他开了个玩笑也随之而笑,只是两种笑声背后却是截然不同含义。
李嘉诚笑声背后蕴含着更多的是,历经过财富后的平和与从容。
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第一回中,自我评价: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的确,这位曾经的贵族子弟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富贵沉浮,又如何书写得出“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”的贾府生活,更写不出繁华背后的人情冷暖、爱恨痴怨。
现代社会,太多人选择和金钱较劲,嫉“富”如仇,哪怕那些“拜金之人”,名曰“拜金”,本质上无非也是将金钱当做对手与敌人,一辈子为金钱而争,为财而恼。
有人说,太多人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,错过了很多真正可贵的东西,他们的钱袋越满,灵魂就越空虚。
每当此时,我都想对他说两个人,一位是诗人华尔华兹,一位是作家伍尔芙。
诗人华兹华斯通过好友遗赠的九百英镑,得以安心写诗,财富为他提供了创作的保障;
作家伍尔夫称五百英镑的年薪象征着沉思的力量,财富为她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权利。
于他们而言,财富不仅仅可以换到纸醉金迷、花天酒地,更重要的是它能赋予了你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与获得独立的价值。
在经济学领域,这就是“财富自由”。
安贫乐道自然是一种情怀,然而世上太多人只是把它作为一种不思进取的借口。
孔子的弟子颜回“一箪食,一瓢饮。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,他最后的结局是饿死,这种情怀你做得到吗?
退一步说,就算颜回当时有钱了,就一定会“改其乐”,失去他的志向了么?
真正富有智慧的人,一定是懂得如何从金钱中获取快乐的。他们不是金钱的奴隶,而是主动与金钱握手言和,成为一对知心好友,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。
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则,人获得的金钱越多,他在金钱获得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。所以大部分有担当的富豪选择了另一种通过金钱获得快乐的方式——付出。
比尔盖茨将毕生积蓄投入于慈善基金,不为子女留一分钱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捐赠大部分股票用于慈善……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金钱付出,他们也在付出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自我价值时的认同感和成就感。
吴晓波在他的文章中说:“现代人的一生,就是一个与金钱抗衡、妥协乃至平等共处,最终彼此取悦的历程。”
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,只是在人与金钱的关系中,主动的一方从来都应该是人而不是金钱。
关注小猪理财,给你更多理财经验!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