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滨河黄河大桥开通以来,我每天上班时间比以前节省了近两个小时。”家住银川市兴庆区在水一方小区的王艺成在宁东上班。和很多同事一样,为了坐通勤车,他每天6点就得出门,随着滨河黄河大桥的开通,现在只需半个小时,他就可以到宁东。
近年来,我区交通部门大力投入路网建设,桥梁、公路、铁路的各项建设,打通了我区交通“奇经八脉”,便利了群众出行,提升了运输能力,拓宽了连接端口,加大了经济效益。
路桥搭建群众出行网络
“说到宁夏的第一座黄河大桥,那可是有点历史呢。”近日,在青铜峡黄河大桥附近,曾经参与大桥建设的原青铜峡工程局职工李子华感慨道。青铜峡黄河大桥竣工于1959年,当时条件异常艰苦,别说机械工具,就连重150吨、跨度为48米的大型钢梁,都是靠木墩来支撑。安装铁桥钢梁需要3.5万个铆钉,需要上千个铆焊工具,而桥梁队当时只有不足50人。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,建设者硬是凭着冲天的干劲,用了7个多月时间将桥架了起来并顺利竣工。就是这样一座桥,为黄河两岸来往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出行便利。
继青铜峡黄河大桥之后,我区又陆续修建了叶盛黄河公路大桥、中宁黄河大桥、石嘴山黄河大桥、青铜峡黄河大桥、银川黄河大桥、中卫黄河大桥。近年来,随着永宁黄河公路大桥、滨河黄河大桥、兵沟黄河大桥、新叶盛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,我区路桥网络初具规模。
4月26日,随着叶盛黄河大桥主体的逐步合拢,至此,在我区境内,在建或者已经退役的黄河大桥已有17座。它们对拉动经济、连接外界起着重大的作用。
交通便利拉动我区经济发展
石嘴山至银川高速公路、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和吴忠黄河公路特大桥,作为“十二五”初期我区的三大重点公路建设项目,这三大重点公路的顺利贯通,搭建起了我区纵贯南北、横连东西的高速公路主骨架,也为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通了“血脉”。
2016年,全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,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3.39万公里,公路网密度达51公里/百平方公里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青银高速银川至宁东段58公里“四改八”主线主体工程提前完工;青兰高速宁夏段全线贯通,其中全长9.5公里的六盘山特长隧道是全国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,标志着“7918”国家高速公路网宁夏段全面建成。固原至西吉、李家庄至泾河源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,解决了西吉、泾源两个县城通高速公路的问题,实现了全区所有县城通高速公路的目标,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609公里,我区成为全国第11个、西部第2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区,高速公路人口密度仅次于青海,位居全国第二,全区所有县城融入了国家高速公路网,拉近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,扩大了对外开放程度。
今年4月1日起,国道338线盐池(蒙宁界)至红寺堡段公路、省道301线太西镇至宁蒙界段公路、国道110线闽宁镇至青铜峡段公路、固原市张易至隆德二级公路、省道204线海原至西吉段公路、固原至张易公路、国道341线海原史店至下小河段公路、国道327线沟圈(甘宁界)至彭阳,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投资近10亿元的8个国省道改扩建项目将陆续开工,这也是我区今年第一批国省道路的改扩建工程,这批省道工程的扩建,将实现我区各市县之间的便捷连通。
路网改善打通我区交通“奇经八脉”
“到2020年,我区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.6万公里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2000公里。”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许学民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区将投入600多亿元建成五条高速公路,建设总里程达850公里。这五条高速公路的建设,将实现我区高速公路网内畅外联。
届时,银川至青岛高速公路银川到宁东段项目,将使宁东和银川两大都市圈的连接更加便捷,并通过搭建往青岛方向的陆海通道,实现我区向东出海;京藏高速公路石嘴山到中宁段“四改八”项目,建设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区沿黄城市带的连通能力和服务水平;银川到广西百色高速公路太阳山至萌城段项目,建设后将使我区经西安连接西南、华东地区;内蒙古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项目,建设后将打通我区到新疆乃至西亚的公路通道;银川到云南昆明高速公路,建成后将实现宁夏和我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沿线国家的便捷连通。
此外,宁夏还将与呼和浩特、包头、乌海、西安、兰州等周边省份的主要城市形成直接连接的高速公路通道,同时,银川与吴忠、石嘴山、中卫和固原也将形成有两条国家高速公路组成的交通走廊。省级高速公路布局将按照“县县通达高速、网络衔接优化”的思路,进行补充和完善。
今年,我区还将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急弯陡坡、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(乡道不少于管养里程70%)的安全隐患治理,并分片区下达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及路网改善补贴资金6.62亿元,加快我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发展条件。侧重支持盐池、隆德、彭阳、泾源4个今年脱贫摘帽重点县农村公路建设。(记者 陈治学)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